每经记者深入调查发现,在知网平台中,同一篇文章存在收费和不收费两种情况:在其外文库完全免费的文章,在主站点竟要付费下载,就连钟南山院士署名的多篇文章,也被知网主站“套路”了。
该站点主要收录国外出版社刊登的文章,并提供跳转链接(DOI,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至国外期刊数据库,收费情况以国外出版社为准。
以钟南山院士联合署名的一篇英文期刊文章“Preliminary evidence from a multicenter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of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chloroqu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COVID-19”(《氯喹治疗COVID-19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多中心前瞻性观察研究初步证据》)为例,该文在知网主站点的“期刊”库中需付费4.5元获取,但在知网外文期刊库,可直接跳转至国外数据库开放获取(Open Access,以下简称OA,即读者可免费阅读)。
主站点仅显示收费文章,该文在知网下载次数为39。
另一篇钟南山院士联合署名的文章“Strategies for reopening in the forthcoming COVID-19 era in China”也存在上述情况,在知网主站点需要收费1元,而在外文库可直接跳转至国外期刊库免费阅读。
每经记者还发现,钟南山院士参与写作的前述两篇文章均发表在《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 NSR)上,该刊由中国科学院、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委托牛津大学出版社在全球出版。牛津大学出版社和《中国科学》杂志社在2019年宣布,NSR作为完全开放获取期刊出版。
在海外完全开放获取的情况下,知网的主站点“期刊库”中,NSR(《国家科学评论》)却被标注为“CNKI独家”(如下图所示)。
知网页面显示,NSR总下载次数为41384次,总被引用次数为6632次。
此外,每经记者还注意到,不论是收费和免费版本,其标注的版权完全一致,即:版权归《中国科学》杂志社所有, 由全球知名的学术出版巨头爱 思唯尔和《中国科学》杂志社出版,版权中并未有“知网”出现。
针对上述情况,专注知识产权领域12年的世泽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于雯竹在接受每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出现此情况的原因可能是,该期刊的著作权人与知网之间的许可合同仅约定知网是中国地区的独家被许可人。这不影响著作权人对该期刊在中国以外的使用对第三方进行许可,比如许可牛津大学图书馆在线发表该期刊。”但她同时强调,“即便如此,知网也应标注为‘中国独家’,否则有误导消费者之嫌。”
值得一提的是,于律师也是国际商标协会(INTA)版权委员会和国际商会(ICC)中国国家委员会知识产权委员会委员。
此外,每经记者通过《中国科学》杂志社官网的公开联系方式,分别联系上该社网站主管、销售市场部和信息科学子刊,工作人员在电话中均表示期刊文章在《中国科学》杂志社官网可以免费下载,但对知网收费以及与知网的合作内容等并不清楚。
除钟南山院士的论文外,被知网重叠收录的文献作者中不乏业界知名学者。2021年新增“最年轻两院院士”、45岁的朴世龙,他与多位学者的联合署名英文文章“No benefits from warming even for subnival vegetation in the central Himalayas”,通过知网主站点搜索该英文标题,结果默认展示汉化版标题的收费文章。